351
浏览18个世界卒中日
2023年10月29日是第18个世界卒中日暨第13届中国卒中宣传周。今年的宣传主题是“卒中识别早,救治效果好!”。
脑卒中是怎么引起的?
脑卒中俗称“中风”,是一种急性脑血管疾病,是由于脑部血管突然破裂,或因血管堵塞导致血液不能流入大脑,从而引起脑组织损伤。其中主要发病原因包括:
血管壁的病变。动脉粥样硬化、动脉炎症、先天性血管病以及血管损伤,会导致血管壁被损害,从而引起脑卒中。
心脏病以及血流动力学的改变。突然的高血压、低血压,或者血压短时间内波动较大以及心功能障碍均会导致发生脑卒中。
血液成分以及血液流变学改变。如存在高黏血症、红细胞增多症等情况,凝血机制异常。长期使用抗凝剂或避孕药,以及存在各种血液病或其他原因。因发生脑血管受压、外伤、痉挛等病症而诱发脑卒中。
脑卒中流行形式和危害有哪些?
根据WHO(世界卫生组织)统计:全世界每6个人中就有一人可能罹患卒中,每6秒钟就有一人死于卒中,每6秒钟就有一人因为卒中而永久致残。
近年来,我国脑卒中发病率、死亡率均有上升,呈现出男性高于女性、“北高南低”等特点,并且正在呈年轻化趋势:45岁以下中风患者超总发病率10%。心脑血管疾病是我市居民第一位的死因,缺血性脑卒中和脑出血的发病率与死亡率均明显上升,且以缺血性脑卒中发病为主。
脑卒中发病急,病情进展迅速、后果严重,可导致肢体瘫痪、语言障碍、吞咽困难、认知障碍、精神抑郁等危害,给患者家庭带来巨大的生活和经济负担。
如何识别脑卒中?脑卒中有什么先兆
研究发现,脑卒中的发病往往不是突如其来的,常见以下预兆:
头晕,尤其是突然感到眩晕;
肢体麻木,突然感到一侧面部或手脚麻木,有的为舌麻、唇麻;
暂时性吐字不清或讲话不灵;
肢体无力或活动不灵;
不明原因突然跌倒或晕倒;
短暂意识丧失或个性和智力的突然变化;
全身明显乏力,肢体软弱无力;
发生脑卒中怎么办?
时间就是大脑!时间就是生命。及时发现卒中的早期症状极其重要,越早发现,越早治疗,效果也就越好。患者在发病时立即送达有就治能力的医院或卒中中心单位,得到规范的治疗,可以增加恢复的机会,提高生活质量。
卒中地图是由国家卫生健康委脑卒中防治工程委员会发布,是推进区域化的卒中防治体系建设,打造脑卒中黄金1小时急救圈,让群众获得最具权威的卒中急救医院信息。
如何预防脑卒中?
脑卒中是最常见的急性脑血管病,具有发病率高[3]、致残率高、死亡率高的流行病学特点,应积极按照规范的慢性病三级预防措施,进行个体化预防。
一级预防 针对首次脑血管病发病的预防,对有卒中风险但尚无卒中病史的人群,通过改善生活方式,控制各种易患因素,达到阻止或延缓卒中发生的预防目的。预防措施:
? 积极控制血压使血压达标[4],一般人群血压≤140/90 mmHg,低于60岁、合并糖尿病或肾功能不全者≤130/80mmHg。
? 戒烟。
? 纠正血脂异常[5]:将LDL-C控制在2.59mmol/L以下或较基线值下降30%~40%,合并有糖尿病、高血压者应控制在<2.07mmol/L。
? 控制糖尿病:控制糖尿病各项指标达到中国2型糖尿病控制目标的综合目标水平。
? 心房颤动:进行抗凝治疗[6],使INR维持在理想范围。
? 其他:包括合理膳食、限酒、适当锻炼、随访颈动脉超声及血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等。
二级预防 是针对再次卒中的预防,包括对TIA的治疗。预防措施:
? 控制可调控的易患因素:将LDL-C控制在1.81mmol/L以下,有症状的颈动脉狭窄>70%者行颈动脉内膜剥脱术,规范治疗TIA等。
? 抗血小板聚集治疗[7]:非心源性栓塞患者使用阿司匹林或氯吡格雷常规剂量治疗。
? 抗凝治疗:已确诊的心源性栓塞或有慢性房颤的患者,应用华法林治疗,使INR维持在达标范围。
三级预防是针对卒中急性期患者,预防严重并发症及脑水肿、脑疝等致死性并发症的预防,主要预防措施:
? 通过高危人群的健康教育,使患者掌握就诊的最佳时机。
? 尽早对可疑患者做出诊断,制订并实施个体化的最佳治疗方案。
? 及时处理各种并发症。
? 重视脑保护措施及早期康复的应用,降低残疾率与死亡率。
总之,对于脑卒中患者最关键的是预防,要改变不健康的生活方式,控制危险因素。避免脑卒中找上门。
神经内科(脑病科)
专家介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