气清景明 万物皆显
清明
清明时节雨纷纷”,清明前后乍暖乍寒,气温忽高忽低,这时,我们仍需要注意保暖,做好春季养生措施,避免寒湿侵袭,诱发疾病。
养生重在养阳
清明时节,自然界阳气生发,养生重点在于养阳,应当适当做好“春捂”,保护好身体阳气。春捂是顺应春天阳气生发的需要,清明前后气温变化较大,降雨较多,如果过早把厚衣服脱掉,可能会使自然界寒湿侵袭人体,耗伤阳气,从而导致疾病的发生。
“春捂”也是有讲究的,应该怎么“捂”?“捂”哪儿?“捂”到什么程度呢?
“春捂”应当“捂”好早晚。春季昼夜温差大,早晚较冷,可适当“捂一会”,中午气温较高,切忌“捂”到大汗淋漓,应当适当减衣;遇到“倒春寒”,天气突变,雨雪夹杂,狂风乱舞的极端天气出现,应当尽快增加衣物,防寒御冷。
“春捂”要有度
“春捂”应当“捂”好人体下半身。人体下半身的血液循环比较差,寒邪趋下,易侵袭人体阴位,因而人体下半身更容易遭受风寒湿邪侵袭。“寒从脚下起”,脚部距离心脏最远,是全身阳气最难到达的部位,更容易又是血管分支的末梢部位,脚底皮肤温度是全身温度最低的部位。故而,“春捂”膝盖及以下一定要穿得暖和一些,裤子、袜子、鞋子一定要穿得暖和些。
“春捂”固然重要,但是也不能捂得太过,“捂”要有度,应当以自身感觉温暖,又不出汗为宜。捂得太过,体内积蓄的阳气不能散发,会导致人体阳气内郁而化火,从而导致呼吸系统、胃肠道上火引发疾病。所以,春捂要看温度,如若气温持续在15℃以上,且相对稳定1-2周时,就不需要再捂了。
来源:文章来源太原第二人民医院,图片来源网络,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。
声明:本文仅作健康科普,如有相关疾病,请及时去正规医疗机构就诊,谨遵医嘱。
推荐阅读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