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815
浏览她,是一名普普通通的医务工作者,因为疫情,她从事着一份不一样的工作——“酒店保障者”,和她同一战壕的战友们一起,有了人生中一段不一样的旅程,她的心情自豪而沉重着,从最初的懵懵懂懂到如今的得心应手,中间的艰辛......不对,艰难......还是不对,坚毅,一时间,竟没有了合适的词去表达此刻的心情,也只有她自己知道,“惟愿出走半生,归来仍是少年”。
她虽是一名“90后”,却是抗疫战场上的“老手”,她虽是一名普通医护,却有着不平凡的胸襟;她虽不是一名党员,却有着党员的思想觉悟——她,就是康复科的赵玉璐。
2021年春节,新冠肺炎疫情爆发,赵玉璐同志主动请战值守最危险的岗位,参加了集中组织隔离点进行的医疗保障工作,投入到隔离点医疗保障这项工作中,负责集中隔离人员在隔离点的转运、日常核酸的采集以及突发情况的医疗保障。每天都能看见她忙碌的身影。晚上要注意隔离人员的电话,确保隔离人员有问题能第一时间联系上她。
重复的工作,每天到夜里一两点,又或是刚刚躺下,就要重新起床,穿好隔离衣,做好防护和消毒措施,安顿好来酒店隔离的人员。等到安顿好,天也开始慢慢亮了,新的一天,又要挨个房间给隔离人员采核酸。这样高强度无休止的工作并没有压垮她,反而使她更加尽心尽力地做好这一切。听到隔离人员解除隔离时一句真诚的“谢谢你”、“辛苦了”都能拂去她的疲倦,让她的内心充满了满足感与自豪感,也更加坚定了这一份责任感与使命感。
那是她长大以后第一次没有回家过年,也是她最难忘的一个新年。虽然没有家人的陪伴,但是她把隔离点的隔离人员当亲人,把同在抗疫前线的工作人员当战友、当家人。有着他们的陪伴,这个柔弱的女生撑起了隔离点的一片天,表现出非同寻常的坚强。
时隔一个多月,面对再次袭来的疫情,4月4日赵玉璐、李楠等人自告奋勇前去高新区假日酒店进行保障工作。4月5日从接到医院通知到紧急集合出发,前后不过20分钟。他们来不及告知科里的同志,仅在大巴车上与同事进行电话告别,同时,最放心不下的就是自己的病号,交接工作,耐心叮嘱,一样也不敢落下。这一次疫情形势紧张,她在隔离点工作强度更是史无前例。但她从未停止过手中的工作,更未喊过一声累。因为她知道,疫情防控容不得半点差错,每一个环节都要求自己全神贯注、全力以赴。
这天,像往常一样正在工作的她,被突然倒下的屏风砸伤,腰部、腿部、胳膊,多处受伤,当时就无法站立与行走,忍着疼痛,仍坚持工作在第一线,直到晕倒,被“120”送进医院,至今还在医院接受治疗。即使在这种情况下,她仍没有忘记防疫工作,虽然人不在隔离点进行保障,但是她还是每天都通过电话关心着、指导着防疫保障工作。她回忆说,同事李楠家里有人去世,但李楠同志舍小家保大家,仍坚持到隔离点工作结束有人来接替他的工作,错过了与亲人的最后一面;同事狄迎新,初出茅庐不怕虎,由于高强度工作压力,免疫力低下,刚去就满身红疹,一直带病工作,始终坚持,置个人于不顾;同事吴伟莉,上有七旬老人,下有生病孩子,为了疫情,一次次冲锋在疫情前线。这些感人的瞬间不计其数。
大家都说她和去武汉的医务人员一样,是最美的“逆行者”,她却笑着说:“我哪有那么伟大,就是平凡人加上一份责任,坚持做好工作,打赢当下这场特殊战役,守护好我们的城市。” 她是这样说的,也是这样做的。这其中,有家人的不理解,她一遍遍地安抚家人内心的担心;有隔离人员的不配合,她一遍遍耐心de地做好解释和安慰,让他们相信政府,相信国家。她咬紧牙关,始终默默坚持,做到不计报酬、不惧危险。
说一句,“生的伟大死的光荣”,有些浮亏;道一句,“你若安好便是晴天”,有些矫情。疫情面前没有旁观者,疫情防控没有局外人。她只是一个缩影,一个当代医护人员的缩影,一个普普通通的人却是闪闪发光的人。没有掌声,没有鲜花,没有报酬,但像她一样千千万万的青年志愿者们风华正茂,热情似火,他们用一颗颗跃动着的爱心,完成着一次次爱的传递。这一段段平凡而有意义的志愿经历,也必将成为璀璨的明灯,指引他们今后的人生方向。